亚马逊美国站发布公告:自2025年3月10日起,针对客户下单前丢失或损坏的库存,亚马逊将按受影响商品的“制造成本”进行补偿。
"制造成本"指卖家从制造商、批发商或经销商采购商品的成本,或自己生产商品的成本,不包括运费、手续费、关税及其他费用。
为确保赔偿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亚马逊为制造成本的认定提供了两种方式。
亚马逊将基于对其他卖家和批发渠道的评估,综合得出制造成本的估算值。这种方式虽然便捷,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卖家自行提供成本依据,例如采购发票等。如果卖家不提供成本依据,亚马逊将默认使用估算,后续可进行更改。
同时,为便于卖家适应新政策,亚马逊将于2025年1月底推出“管理制造成本”页面,供卖家在“库存缺陷和报销”中查看及管理其制造成本信息。
自2025年起,赔偿依据商品制造成本确定。这里的制造成本即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的成本,不涵盖运费、关税等。若是自主生产商品,则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例如,某商品售价100元,采购成本50元,以往赔偿或按100元计算,今后则按50元核算。
若卖家能提供自身制造成本数据且有相应票据支撑,赔偿金额将依此数据计算。若未能及时提供,亚马逊将参考其他卖家及市场数据估算商品成本。故而,若卖家制造成本记录清晰,应精准填写,如此可获更贴合实际的赔偿。反之,若不提供,亚马逊估算值可能低于实际成本,导致赔偿金额缩水。自2025年1月起,卖家可在库存缺陷和赔偿门户的“管理您的制造成本”页面查看并修改制造成本信息,需定期核查以确保信息时效性。
赔偿标准改为制造成本意味着卖家可能获得较低的赔偿,因为制造成本不包括运费、关税、进口物流和商品准备等其他费用。
卖家需要跟踪并记录准确的制造成本以确保获得公平的赔偿,这可能会增加工作量和运营成本。
卖家可能会面临赔偿金额不足以覆盖丢失或损坏库存全部投资的情况,从而侵蚀利润率。
一些卖家担心亚马逊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因为亚马逊控制着库存处理,理论上可能“丢失”商品,以成本价进行赔偿,然后自己再次出售。